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、民族学院
西南大学二级学院
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、民族学院,西南大学二级学院,是全国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。
历史沿革
于1982年承办预科教育,2000年成为全国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。
办学条件
院系专业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学院下设中国史、世界史、民族学与人类学、民族教育4个系,开设历史学(师范)、历史学(非师范)、民族学3个本科专业。
师资力量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学院有教职工80余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,硕士生导师34人,教授21人、副教授21人,博士(含在读)57人。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、教育部国家级人才3人(含讲席教授1人)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、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计划1人、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3人,重庆市“322重点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专家1人、重庆市“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”2人、重庆市“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”1人、重庆市“英才计划”名师名家2人、“英才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1人、重庆市“博新计划”1人、重庆市“巴渝学者”青年学者2人、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,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2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。先后有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优秀教师奖,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,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,1人获重庆市师德建设标兵。
学科建设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学院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古典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历史教育硕士(含高师硕士)授予权。
教学建设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中国史、民族学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。
近5年来,历史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,《中国近现代史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,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、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、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、市级精品课程5门。
合作交流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学院先后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20余所一流中学共建人文强基实验中心。
学院重视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,与美国、英国、韩国、伊朗、希腊、哈萨克斯坦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,持续推进国际访学项目、暑期学校、冬令营和互派交换生等。
文化传统
进学、修德、会通、超胜
学术研究
科研平台
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:历史地理研究所
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
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:伊朗研究中心、希腊研究中心
院级研究机构:民族理论与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是国家民委研究基地,另有古典文明研究所、美国研究中心、于右任研究中心、山地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、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所、西南大学跨国苗族研究中心、全球知识史研究中心等。
科研成果
据2024年12月学院官网数据,近5年,学院教师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,其中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(共在研10项),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,国务院重大文化工程子项目4项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,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1项,一般项目近50项,其他省部级项目60余项,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。近5年,发表科研论文352篇,含《历史研究》《民族研究》《中国史研究》《近代史研究》《世界历史》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等A类论文168篇。出版学术专著57部,其中人民出版社、商务印书馆、科学出版社等著名出版社出版35部。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、青年奖1项,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5项(其中一等奖2项),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4项。
学术刊物
校友情况
吴宓、吴毓江、邓子琴、杜钢百、李源澄、郭豫才、孙培良、张圣奘
参考资料
学院简介.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、民族学院.
学术刊物.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.
科研成果.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.
最新修订时间:2024-12-20 08:23
目录
概述
历史沿革
办学条件
参考资料